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桂林红色旅游与科教文化考查
2020-12-18 11:13:1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刚好兴安县委、县政府定于12月5日(星期六)晚在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举行主题为“长征精神 点亮兴安”—扶贫歌唱响长征路的开幕活动,兴安党史办朋友邀请参加
  早就听桂林朱总说起过他是桂林靖江王朱氏后裔一事,问我是朱氏那一脉?本人朱长进,为郴州汝城津江五房后代,他说:“靖江津江,我们是不是一个祖先?”说实话这之前我还真不知道也没做过考究,他邀请我尽快去考察,我答应适时去学习考究。刚好兴安县委、县政府定于12月5日(星期六)晚在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举行主题为“长征精神 点亮兴安”—扶贫歌唱响长征路的开幕活动,兴安党史办朋友邀请参加,怀着好奇与学习在这个周末我们成行了。所以我怀着敬仰和激动的心情记录下这段经历。

  朱总等几个80零后响应习总书记“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的号召,在“2016感恩中国改革先锋奖”获得者、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中国视觉康复训练技术原创导师、国家级视力康复师、看得见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李海辉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减少近视率提升孩子视力的情怀,上一辈担心的“垮掉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带着他们这一代人的担当,已成长为了时代先锋、中流砥柱、创新模范,他们团队艰苦创业研发出了不吃药、不动刀、不用器械,不靠“他愈力”,而是根据“心理学”“脑潜意识”“中医学”等医学人体学原理,激发人的“自愈力”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以达到阻止视力下降和提升视力的效果。因为他们到郴州做视力提升公益活动进校园时一些校长老师亲眼见证了孩子们视力在一天内提升三行的效果,结合现在的近视率如此之高和发病率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又有感于习总最近在我的家乡沙洲语重心长的叮嘱孩子“保护好眼睛”和及他关于宣传好长征,开发好红色旅游,成为教育下一代的精神财富与活的读本的指示精神。毛主席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更好的应用,决定和郴州分公司袁老师亲身去这个利国利娃技术的发源地和红色热土、山水天下的桂林感受体验,考察探究、交流学习。

\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清代袁枚曾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写下了此诗。兴安闻名天下的是灵渠和红军长征突破第四道封所线。上午从夏蓉转泉南高速兴安出口,到仰慕已久的兴安探访。这里风景优美,人文丰盛,底蕴厚重,每一处都有历史和故事,处处洋溢着清新和文化。兴安县距离桂林市区57公里,湘桂走廊的南端,是湘江、漓江二水之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所在地,也是楚越文化交汇区,悠久的历史,让城镇多了一层厚重感,清新淡然的山水,悠然的文化历史气息,是我走过的江南小镇所没有的,“航南海眼前小,俯黄河天上来”。走在灵渠边,观看古碑文,瞻仰四贤祠,踏走青石路,掬捧漓江水,呼吸桂花香,闭上眼深思,如穿越千年,与古人神会。

\

\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灵渠系湘桂源流最早的运河,是文化楚桂文化与经济的连接点。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也叫兴安运河或湘桂运河。由于是在秦朝开凿的,又叫秦凿渠。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同时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来到湘江上游,作出了“使监禄凿渠运粮”的决定。在杰出的水利家史禄领导下,劈山削崖,筑堤开渠,把湘水引入漓江,终于修成三十多公里长的运河,打通了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我国的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之间。隔着巍巍的五岭山脉,陆路往来已很艰难,水运更是无路可通。但是,长江支流湘江的上源,与珠江支派漓江的上源,恰好同出于广西兴安县境内,而且近处相距只三里许,中间的低矮山梁,也高不过三十米,宽不过一里。灵渠的设计者正是利用这个地理条件,硬是凿出一条水道,引湘入漓,蜿蜒行进于起伏的丘陵间,联结起分流南北的湘江、漓江,勾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设置一个“门”,又叫“斗门”,可以说是是船闸最早的发明与运用,解决了当时阻隔湘桂水系互通的水利难题。宋人《岭外代答》描写灵渠时说:“渠内置斗门三十有六,每舟入一斗门,则复闸之,俟水积,而舟以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瓴而下,以通南北之舟楫。”说得很清楚,也很真实。用现代话说就是在渠道两岸,各用巨石垒成一个基座,是半圆弧形,弧顶两两相对,中间形成口门。陡门一般宽五米左右,仅容一船出入,可用箔篦堵塞,便于临时启闭。这样,就可以分段拦蓄渠流,使船只可以逐段抬升或降下,节节前进,安然过山。实际上,这就是现代的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但我们的灵渠,比美国所修的巴拿马梯级运河要早两千多年。由此很可看出灵渠设计者的匠心和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才能。正因灵渠有了这一巧妙的装置,才能飞舟过岭,打通了南北航路。灵渠修成后,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秦始皇就在渠成的当年,平服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完成了统一岭南地区的事业。汉武帝在平叛过程中,也曾利用这条交通线,为南北统一又做出了贡献。灵渠的畅通,还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两广地区的开发。近年汉墓中发掘的大量铁制生产工具出现,就反映当时灵渠的开通促进了两广经济文化的发展。两千年来,灵渠直作为南北水路重要通道,起着很大作用。所以,直到明清时代,灵渠之上还是“巨船鳞次”,“舳舻相望”,十分繁忙,今天的兴安还在享用当年老祖宗留下得灵渠等秦文化和近代红军长征留下物质和精神遗产,当地发掘推介后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发展当地旅游经济。

\

  兴安不仅山灵水秀,文化深厚,还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红军长征过兴安留存了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指挥部、界首红军堂、千家寺红军标语楼、光华铺阻击战、翻越老山界等壮举和遗址。我们来的当天恰逢兴安晚上举行题为“长征精神,点亮兴安”唱响长征路的开幕活动,12月5日下午兴安党史办罗主任带我们来到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纪念馆瞻仰这些为了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前辈,鞠躬后我观看了彩排、军事教育基地等,最后来到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参观,当时那炮火纷飞、浴血奋战的情景犹如又在眼前,更加感慨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哪来岁月静好,其实是一直有人在负重前行、无声守护,才有今天的美好与幸福。罗老兄本人就是当年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老战士,他们那代人为共和国改革开放奠定了和平的环境,想起那些走了战友,他眼里噙满了泪水。切合主题的晚会更让我们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入睡,恍惚间好像跟随着陆定一老先生在翻越老山界,当我爬不上,想躺下来歇歇时,耳边仿佛响起了红军当年“不要做落后乌龟哦”的俏皮声。也仿佛回到了族伯公朱志远在桂林组建中共地下党桂林特别支部,任支部书记那战天斗地的烽火岁月。朱志元(1911-1995) ,又名朱忠源。汝城县津江房水东人,组建水东支部,白色恐怖下我的奶奶曾把受伤的他藏在我家阁楼上照顾几个月。1939年9月受党组织委派赴桂林,1942年调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同年随周恩来到延安工作。他精于国画,并擅长诗词,后调武汉市文联任职,作品《春江戏鸭图》悬挂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黄鹤楼上也有他的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国画家,出版了专集《朱志元画辑》。其侄朱善猷1942年也在桂林一代进行过艰苦卓绝的地下斗争,解放后任衡阳市长。先辈的乐观与坚强鼓舞我们继续前行。

  第二天到达桂林,15前我和好友来过这里,记忆中是个依山畔水充满灵气的小山城。弹指一挥间,青春已不再,桂林成了印象,好像只是多了许多高楼和到处撕开的黄土与打钻的轰鸣。来到看得见科技教育公司总部热情的朱总他们已在久久等候,听了李海峰老师对他们技术的介绍,现场体验了看得见技术对附近学校随机抽查的一组学生视力提升的过程,又参观了几个视力提升训练营和站点,真实的感受了技术的力量,也学到了有关视力方面的科学知识,对现今孩子们近视率的减少和对年轻一代视力恢复充满了信心。随看得见公司做现场实验时我们还参观学习了桂林有名的弘文(豪文)学校,此校在桂林市郊的永福县,“于斯为盛,惟楚有才”创办人为湖南湘潭人,原为桂林理工大学副校长,他眼光独到,看到教育大有可为,便创办了弘文教育,豪文学校为虽为私立高端学校,却把国学教育做到了高度,尤其是建立让师生学习、供精神安放的国学馆,学生彬彬有礼、处处洋溢着传统文化的素养。这可以说是弘文教育的一大特色和成功之处。

  中餐在老班长老蒋烧的几个特色菜和醇厚的茅台酒中愉快的进行。微醺中小憩一会,便赴此行目的之一靖江王陵与王府考察。有明一代是历史上唯一“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王朝,统治者还是非常有骨气的,另外他还允许文臣进谏和进行朝堂辩论。政治民主,迁都北京、南下西洋、收回安南等都可圈可点。

  行程匆匆,我们先来到桂林市郊尧山脚下的靖江王陵。朱总是靖江王后裔,桂林全州人,明朝朱氏一脉遗传基因确实强大,看到朱总就犹如看到了当年历史书上朱元璋的画像:头部上小下大、鹰鼻隼目,炯炯有神。桂林朱氏主要分布在全州、象州、临桂等地其余子孙分布于世界各地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数千名靖江王朱氏后裔代表从各地汇集尧山脚下的庄简王陵,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靖江王共袭十四世,加上进世的为十六人,首封靖江王的是其侄孙朱守谦,奉朱兴隆(朱元璋的长兄)为始祖,最后一世为朱享嘉,进十三世为南明时的朱享歅(yin).桂林朱氏一脉为朱元璋明朝封藩,在22个藩王之中,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洪武九年【1376】就藩桂林府治独秀峰下。按明制诸王国都以始封之王为始祖,但靖江却是例外,以南昌王朱兴隆为始祖,朱文正为二世,朱守谦为三世。南昌王朱兴隆是明太祖朱元璋长兄,《明史》记载为“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洪武九年定“靖江王,每年米二万石,钞万贯,余物半亲王”。《明史》卷五十四《礼志》又载:“靖江王则以亲王封,故视秦、晋仪。”作为藩王靖江王能享受了相当于亲王级别待遇,得益于当年老朱念及旧情,朱元璋共有三兄,均早逝,唯朱兴隆留下一子。大明初建朱元璋便追封长兄朱兴隆为南昌王,说明重八同志还是挺讲感情的,后人把南昌王列祀家庙,奉为靖江王始祖,后世靖江王薨均葬于尧山下,站在引尧山水而建的玉带桥上,瞻望修复的比较好的简庄王陵,王气萦绕,确实是块风水宝地:前有水后有山,符合中国人的风水学。尧山是一处自然景观优美历代达官贵人陵寝之地,靖江王封藩桂林后,把此山作为王室陵园。庄简王是第三代靖江王朱佐敬及其妃子沈氏的合葬墓。朱佐敬是第二代靖江王悼僖王朱赞仪的庶长子,永乐九年(1411)袭封,成化五年(1469)去世,谥号庄简,在位58年,是靖江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朱佐敬好读书。在位时间虽久,却整日贪恋酒色,无政绩,所以贬之约“简”。虽然庄简王只属于一位藩王,但是其陵墓的规模、形制,仍然严谨地按照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规模设计布局。

\

\

  庄简王陵由左右朝房、三券陵门(外围墙)、三列石桥(玉带桥)、神道(含两旁石作仪仗)、裬恩门(内围墙)、裬恩殿(五开间享殿)、宝城(地宫)构成,处于同一中轴线上,以神道相通,神道两侧序列守陵狮、墓表和狻猊、獬豸、狴犴、麒麟、武士控马、大象、秉笏文臣、男侍、女侍等石作仪仗,一般为11对。布局科学合理,以王道和陵门为中轴,王者之气显然其中。王陵的四周是长长的碧瓦红墙,墙外是青松翠柏,大门用大块青砖砌成,门的两侧是左右朝房,为祭祀时沐浴更衣、备办瓜果菜点之处。左右朝房往前走是有三个半圆的门,古人称半圆为券,故也称萨那券陵门。门前有1对石像生的守门狮。石像生,就是石刻仪仗。靖江王墓群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就属这石刻仪仗,现存334尊。它在数量上属全国藩王陵中所少见。先来介绍三券陵门前“守门蹲狮”:狮乃“百兽之王”,蹲守门前,肃穆威严,一雌一雄,分列左右,左边雌雄怀抱幼狮,象征者子嗣昌盛;右边雄狮抚弄彩球,俗称“狮子滚绣球”,是权力的象征,寓意一统寰宇。三券陵门,为琉璃单檐歇山三券拱门,是进入陵门的第一道门。古人把陵园当作“天堂福地”,把陵门叫做“南天门”,认为人死是升天,渴望进入天堂去。这样,进了陵门,也就是进了“南天门”,就到天堂了。穿过三券陵门,即进入了外陵园了,首先看到是玉带桥,亦称“三宝桥”又称“步云桥”桥上有三宝“宝瓶、莲台、焰头”,民间有走桥“祛百病”“平步青云”之说,中间的桥叫“御路桥”,只供帝王通行,“御路桥”两旁的桥是王公大臣们行走的,叫“王公桥”。过了玉带桥就是三条墓前大道。古人以为天堂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通往天堂的路,称神道。中间稍高的叫王道,为帝王专用;左边是文道,是文臣所走的;右边是武道,是武将所走的。清一色的青砖,条石相间,肃穆威严。石生像陈列神道两边,第一个是神道碑指的是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多记录死者生平年月,所作贡献等。神道即墓道,碑,指的是立在墓道上的碑。记录帝王大臣生前的活动,也指神道碑上的文字记录。往前是狻猊,相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却各有不同,狻猊是龙的第五个儿子,它的形状长得像狮子,十分喜欢音乐和宁静。历代帝王都以为自己是龙的化身,狻猊是龙的儿子,为其守灵,天经地义。因此狻猊排列于陵园内的石刻之首。獬豸也叫神羊俗称独角兽排列第二,为上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似羊非羊,似鹿非鹿,自古以来被认为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守墓有镇邪、辟邪除秽的之意。接着是狴犴,传说中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名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匍匐在官衙的大堂两侧。再过来就是麒麟,麒麟是神话中的太平、祥瑞之兽。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并居四灵之首位。麒麟是吉祥神兽,主太平、长寿,据说能活2000年。帝王爱麒麟,把它放在陵前以示王威显赫,有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之意。

\

\

  进入裬恩门即进入了内陵园,两边有是武士控马,这是旧时帝王生活的写照。帝王征战、出巡、狩猎都是骑马。生前如此,死后当然也要安排一名武士为他备镫牵马了。来到庄严肃穆裬恩殿前蹲着两只石象,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长了一双凤眼,而且是双眼皮,大象已被拟人化了。一只眼睛对外看护陵园,另一只眼睛看内,时刻为主人守灵,翁仲是园中的最后一对石作仪仗。所谓翁仲,就是我们看到的陵墓前的石人,是我国民间传说的坟墓保护神。这些石像生取材用心、雕刻精美、型态可掬、栩栩如生真让人佩服古人的智慧与文化。

  进入裬恩殿内,祭拜后我们认真参观了简庄王和王妃墓志文影印拓本,如“钦赐靖江宪定王妃白氏圹(kuang)志文”“显考六府三奉国将军墓铭”等,又考究了建筑中屋檐上用的绿釉彩马首、红绿相间和灰的瓦、雕龙烧制的瓦套和梅瓶等。桂林被誉“梅瓶之乡,桂林一绝”,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世所罕见,倍受瞩目,是“国之瑰宝”。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及明器陪葬等多用途的器物,从唐代开始出现时已受人们喜爱,宋代时已很流行,元明时期随着青花瓷器的成熟而日趋风行。其造型各时期略不同,但大致不离短颈小口,丰肩圆腹,敛腰窄胫等基本特征。宋代时因体形细长而称“经瓶”,“梅瓶”之称谓晚清方始出现。因口小与梅枝瘦小形态相似,仅能容一小枝梅花而得名。靖江王从册封到灭亡历经十四任王,共二百八十余年,其中十一个王葬于桂林市东郊尧山西麓。这十一个王的陵园加上其他藩戚王室的墓葬,构成了一个方圆百里的靖江王陵。其范围包括了灵川县及桂林东郊的一大部分。明代王室盛行梅瓶随葬之风。当时青花梅瓶作为“风水瓶”是皇帝、皇后、皇妃、公主和皇子得封的郡王所专用的一种随葬品。表风水的青花梅瓶放在棺椁四周,寓意为:“四方(棺为方)清(青)平(瓶)”;盛以酒置于棺椁之前,应为“清(青)平(瓶)长久(酒)”之寓意。表达了封建统治者希望国泰民安,统治长久的心愿。明代随葬梅瓶数量的多少有严格的规定,皇帝陵墓随葬梅瓶为四个。皇后,皇妃墓随葬梅瓶为二个。公主、皇子得封的郡王墓随葬梅瓶为一个。这种随葬梅瓶数量的差异,无疑是封建等级制度在丧葬上的体现。桂林靖江王为皇族,故靖江王陵多出土青花梅瓶。这些出土的梅瓶大部分是盛五谷、香料、药材等置于棺床周围的边龛或头龛,瓶内也有装铜钱装酒的。

  下面几件梅瓶就是明朝早中晚时期陶瓷的代表作:产于明初洪武年间的“素胎堆塑双龙抢珠纹带盖陶梅瓶”该瓶造型素雅别致,挺拔庄重。素缸胎,胎色紫福,无釉。腹部堆塑两条云龙,造型简洁生动。据考,靖江王府在桂林南郊设有专用的窑厂,烧制器器具。 靖江王陵早期的墓葬中少有青瓷,主要使用陶梅瓶,这些梅瓶就地建窑生产,朴素大方,坚实耐用。产于宣德年间的青花“富贵有余鱼藻图梅瓶”。此瓶1980年出自桂林尧山明代靖江昭和王朱规裕墓。造型古朴庄重,胎体厚实大方,釉面微透灰白,青花发色深沉浓艳。唇口短颈,丰肩圆腹,腹以下渐收,糊米底,底略上敛。整器图案共分四层,各层间以弦纹分隔。颈部绘青花变形勾连纹;肩部绘青花缠枝莲纹,笔触细腻;胫部绘青花海波纹,造型夸张。腹部主题图案绘青花“富贵有余”鱼藻图。图中两组荷花随风摇曳,荷花间有鲫鱼、鳜鱼各一尾,悠然自得游弋于荷塘之中,栩栩如生。鲫鱼即鲋鱼,故此图取“富贵有余”之谐意。图中以各种水草点缀,场景宽阔,颇富南方气息。整图兼工带写,笔法自然流畅,布局满实而不显繁杂。产于万历年间的青花“缠枝牡丹纹大口梅瓶”该瓶造型规整端庄,瓷质细腻,釉色略星豆青,青花着色深沉。盘口长颈,口较大,肩稍斜溜,腹以下渐收,矮圈足。该瓶图案共为四层,各层用弦纹分隔。颈部绘青花蕉叶纹;肩部绘青花万寿锦地开光柿子纹,开光圈内绘四肢折枝柿子纹,取“万事如意”或“事事如意”之吉祥意;胫部青花海马山石海浪图中,海马奔腾,江芽耸立,海浪翻涌,取意“江山太平”, 间以祥云点缀。腹部主题图案绘青花缠枝牡丹花纹,缠枝伸展自如,牡丹栩栩如生,层次分明,花瓣鲜活,富有质感。整器图案详略得当,笔法明快,构图满而不冗。 此类图案为青花梅瓶中较少见者。产于天启年间的青花“五爪双龙抢珠梅瓶”该瓶造型别致,胎体坚密,瓷质细腻,釉面滋润,釉色闪青,青花浓艳,呈蓝紫色。小颈略高,侈口,丰肩园腹,腹以下渐收,胫较直,浅圈足,足高  44 .5厘米。整器图案用弦纹分为四部分。颈部绘青花蕉叶纹;肩部绘青花万字锦地如意云肩,间以贯套如意纹;胫部绘变形莲瓣纹。腹部主题图案绘青花双龙戏珠图,图中祥云缭绕,海水如烟,龙体道劲,扬须咧嘴,一昂首曲体,一屈首回望,气势非凡。整器构图有序,笔法熟练明快,该瓶为王妃石氏墓中的镇邪之物,当时为一对,令人惋惜的是,出土过程中其中一件已损毁。这些都为当时的代表作,工艺之精美构思之巧妙为后人所赞叹!

  裬恩殿后门可进入地宫为了安全已封住,我们绕裬恩殿前门,沿着红墙根来到地宫前,几柱香,表祭祀。“百年历史,王国逝去,缕缕青烟,幽幽地宫” 地宫就是墓室,分左右两室,两室门同一山墙,两室结构相同,中间共一道砖墙,两边形成对称,单个墓室大体上是由两个砖筑的纵列式简拱券组成。每个墓室都有两道门,墓室分别由甬道、大门、二门、前室(带左右壁龛及头龛)组成。甬道从拱券的前脸起至大门。角道后部即为大门,门扉系木质,门下有门栏石,为枢式双扇门。进入大门后即为前室,为便于开闭门和增加空间。 后室后部中央靠墙处有棺床,为条砖砌成。按照明朝的丧葬制度,一般那王都是夫妇合葬。 夫妇合葬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即妃墓葬于王墓右室。参观完地宫,便往外走,靖江王陵有十多处,此处为保存与修复最好的,是最有参考价值的王陵。出来后我们驱车登上了尧山最高峰,天高云淡,桂林市貌,尽收眼底,人生短暂,众生渺小,历史云烟,珍惜当下,善待万物。冬季日短,下山后已是傍晚找一桂林特色的小吃用餐后我们又赶赴靖江王府。

  靖江王府,华灯初上,夜色笼罩,金碧辉煌。王府于洪武五年(1372)选在独秀峰下营建, 洪武二十五年建成。从建成到被清兵夺取的258年中, 这里住过13位靖江王。据明王士性《广志绎》载: “宗室二千人, 岁食藩司禄米五万两, 故藩贮不足供, 而靖宗亦多不能自存者。”可见这个家族的人口之多,物产之丰,负担之重。即使这样,王子王孙的日子还不大好过。顺治七年(1650),清兵孔有德部夺取桂林,杀末代靖江王,将王府改为司令部。顺治九年(1652)大西军攻克桂林,王府的新主人孔有德兵败自焚,王府化为灰烬。在独秀峰下还有不少历史名胜, 有唐代的学宫、北宋的铁牛寺,元称大圆寺,后改万寿殿。顺治十四年(1657)在王府原址兴建贡院。1921年, 孙中山集师北伐曾驻军于此。民国初年, 这里先后为第二师范学校、模范小学、第三高级中学、甲种工业学校校址。民国14年(1925)冬,辟为中山公园。1937年为广西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期间被毁,后重建。后为广西师范大学校址,文化历史气氛浓郁。独秀峰巍然矗立,王府旧物唯余承运殿前的雕栏与“云阶玉陛”和城门城墙存,其余皆为后世修复, 包括现在的王府大门,当年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倚靠在王府大门铜扣上,抚摸着坚实无缝的城墙,走在残存的青石板路上,看着城墙上在寒风中飘扬的红灯笼和旌旗,聆听远处悠扬的古钟声,既有“无情最是此中山, 阅尽王孙只等闲”无奈,也有“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感叹,还有同为朱氏家门的惋惜。

  桂林风大,尤其是凌冽的寒冬。我们还饶有兴致的沿着漓江观看了解放桥、桂林山水甲天下碑刻、沿岸灯光带、象鼻山、玻璃桥、特产店等,后来还到了市中心的步行街、王庙街、小吃城、地下商贸城,与十几年前相比,物是人非,变化确实是大,尤其是繁华的小吃城与地下商贸城,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流量非常大,这是在郴州见不到的,不愧为有名的旅游城市,这些年的变化非常大,建设者们还是做了许多努力的,但我也认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一定要牺牲环境和改变历史留存下来的东西,一座城市不仅是高楼和马路最好要找得到乡愁留得住记忆,不要忘记历史与过往,给后代子孙多一点绿水青山,少一些尾气与空楼;多一份宁静与沉淀,少一些喧嚣与浮躁,城镇化的过程中如能避免一些通病那就是民之幸福国之昌运。

  三湘八桂,山水相依,湘漓同源,桂林有缘。民间有“朱家天子杨家将”的说法,我并不想攀附皇室,但对自己的祖先和渊源还是要做一番考究的,更何况这里曾是祖辈战斗过的地方。朱家做天子的除了朱元璋一脉外历史上还有朱温,朱温和朱元璋到底是不是一脉呢?桂林靖江朱氏与汝城津江是不是同一个祖先呢?根据津江《朱氏族谱》记载,津江朱氏源于江苏砀山(今属安徽),是唐朝名士朱诚之后裔。朱诚操守高洁,学问渊博,通晓五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以经义教授乡里,时人尊称其为“五经先生”。朱诚长子朱全昱为唐太师,三子全忠(朱温)为后梁太祖。朱温即位后,封朱全昱为广王。朱全昱三个儿子都封王:朱友谅封衡王,朱友能封惠王,朱友诲封邵王。贞明二年(916年),朱全昱病死。衡王朱友谅袭封广王。全昱之孙朱埙任广东节度史,后病逝于广东乐昌,朱埙次子朱毗北归过汝城,见此地物产丰富,风景秀丽,民风淳厚,于是定居于此。这些都在我们先祖朱俊成(津江第五房)建的水东五桂堂,奎连第两边 “堂开五桂难兄难弟,世守一经是父是子” 的楹联上得到了验证,虽然我们不是朱温之后但我们和朱温是同族同宗,一脉相承。《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记载:(同光元年癸未,公元九二三年) “初,梁陕州节度使邵王友诲,全昱之子也,性颖悟,人心多向之。或言其诱致禁军欲为乱,梁主召还,与其史友谅、友能并幽于别第······”也应证了朱友谅、友能、友诲等几兄弟封王的事。

  读史可以明智,鉴往可以创业。新中国的开创者毛泽东对这俩人都有过评价,分别是:“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而伟人自身又是和他们何其相似啊,他熟读历史,吸取了他们的经验教训带领农民兄弟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历史总是相似,结局可能不同。朱温为安徽砀山人,朱元璋安徽凤阳人,他们的身世经历惊人的相似:出生贫寒都是靠帮地主干活放猪放牛过为生;俩人都生逢乱世,不安分,喜欢惹是生非,靠参加农民起义翻身起家走向政治舞台;两人从草根儿混成了开国皇帝,开创了一个朝代,朱温建立后梁,朱元璋建立了大明;俩人都有一个痴情人和贤内助,朱温早年就立志像光武帝刘秀那样:“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最终娶了张惠为皇后,而朱元璋对马皇后也是敬爱有加、一往情深。马皇后是历史上少有的贤后,她对朱元璋的成功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他们两人的故事可以写一部卿卿我我、美丽动人的爱情剧。但朱温、朱元璋两人的结局却大不相同。朱温的后梁历3帝,17年就亡了;而朱元璋的大明却延续了200多年,这些都值得后人和当政者深思。朱温朱元璋出生地地相隔不远,经历也很相似,但是经过各方考察发现,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因此,朱温和朱元璋并不是一脉,靖江津江并不是一个祖先。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血统论已成过往,是不是一脉都已不重要。我们只知道在桂林和汝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湘桂同源、千年古郡、革命老区,红军长征突破封锁线之地。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曾在津江朱氏祠堂(湘南起义策划地)写下“世界一家”四字,就说明了天下朱氏是一家。同为炎黄子孙,不分你我齐心谋发展;华夏儿女一堂,无论南北搏伟大复兴。同为轩辕子孙,无论是从事文化教育还是搞科技经济只要有利于国家民族发展壮大,有益于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每个家庭幸福安康,在自己的岗位做好工作就是为我们民族的复兴做了贡献,就是华夏好儿女,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堂皇转眼凋零,喧闹最是短命”。家族是一部历史,耕读忠厚才能传家。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旅行,恬淡自然、健康快乐,从容自由,和谐友好,用心去感受一切美好的东西,以感恩和积极行走在人生路上,好好的活着,就是最好的风景。

相关热词搜索:科教 红色旅游

上一篇:格雷盒子|衡水一名初中生玩手游上瘾,花光父母14万积蓄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