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坪的“七彩假期” :科学与非遗共绘童心画卷
2025-07-25 17:09:53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科学小实验:在动手探索中点亮求知的灯塔
在科学小实验课堂上,队员李亮波将物理、化学原理转化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魔术”:用吸管搭建承重桥梁,探究结构力学;通过彩虹水实验,直观感受液体密度差异;借助简易电动机模型,观察电磁转换的奥秘。

10岁的涵涵在“火山爆发”小实验中格外投入,当她按照指导将小苏打与柠檬酸溶液混合,看着红色液体“咕嘟咕嘟”冒出泡沫时,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原来没有火也能做出‘火山’,这是因为两种东西碰到一起会产生气体。”截至活动中期,已有23名孩子完成了8个基础实验的探究,不少孩子还主动提出“想做更难的实验”。
非遗体验课:让传统技艺在指尖焕发生机
“扎染不是简单的染色,每一根皮筋的松紧、每一次折叠的角度,都会影响最终的图案。”在扎染工作坊,队员彭文玟向孩子们演示着“螺旋扎法”。蓝白两色的棉布在孩子们手中被捏出褶皱、捆上皮筋,浸入靛蓝色的染缸后,再经过晾晒、拆线,原本素净的布料上便绽放出或像星空、或似花朵的独特纹路。

12岁的小宇捧着自己的扎染手帕,上面晕染的蓝白渐变纹路让他联想到家乡的溪流:“这就像雨后的河水,有深有浅。”而在植物拓印课上,孩子们的创造力与自然之美碰撞出别样火花。队员们带着孩子们在田间地头采集艾叶、蒲公英、野菊花,将新鲜叶片铺在棉布上,用鹅卵石轻轻捶打,叶片的脉络、花朵的色泽便清晰地拓印在布面,成为独一无二的“自然艺术品”。
竹编学习则让孩子们体会到“慢工出细活”的耐心。70岁的当地竹编艺人李爷爷被队员们邀请来担任指导,他教孩子们劈竹篾、编底纹。“竹篾要削得薄厚均匀,编的时候手要稳。”李爷爷说道。8岁的小段举着作品说:“原来爷爷编的竹筐这么难,以后我要学更多本领。”

实践育人:让青春力量扎根乡村沃土
“我们希望通过‘科学+非遗’的课程组合,既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又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实践队队长杨峻表示,活动前期队员们多次调研港中坪村的实际需求,结合专业特色设计课程,还特意从学校实验室带来简易器材,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参与教学。

据悉,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筑梦同心”社会实践队已连续2年开展乡村支教活动,“七彩假期”项目累计服务留守儿童超2000人次。此次实践在港中坪留下的科学种子与文化印记,正悄然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作者:沈娟 杨峻 李亮波 彭文玟
相关热词搜索:
评论排行
- ·湖北襄阳盛特幼儿园举办...(4)
- ·点亮新时代中小学思维智...(1)
- ·北师大“try&do”工作室...(1)

